在深化“大思政课”建设的时代命题下,一场以博物馆为课堂、文物为教材的思政教育创新实践在徐州展开。4月28日,徐州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工作推进会暨徐州博物馆思政课示范教学活动在徐州博物馆举行,标志着传统文化资源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迈入新阶段。
高规格部署,锚定育人新坐标
活动由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文旅厅及徐州市政府联合指导,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与徐州博物馆共同承办。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省教育厅党组成员潘漫在讲话中指出,徐州市文化资源丰富,拥有两汉文化、淮海战役红色基因等独特优势。本次活动充分挖掘博物馆思政育人功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实践之中,为徐州市完善育人机制、打造精品课程、建设高素质师资队伍、培育高水平思政课教学团队开辟了新路径。
徐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孙翔强调,全市教育系统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彻落实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面,积极发挥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主阵地、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全市文旅部门及各类博物馆也要在深入挖掘馆藏文物时代价值和思想内涵的同时,优化、提升课程设置和教学形式,让博物馆成为“情景课堂”、让文物史料成为“鲜活教材”、让先贤英烈成为深植在学生心底的“人生导师”。
活动现场,来自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联盟单位的三位思政教师以“汉玉·汉画·汉云:创新‘彭’湃,徐徐道来”为主题,在博物馆展厅开展沉浸式教学。天工汉玉展区诠释工匠精神,汉家烟火展厅解码文明传承,大汉气象篇章激扬文化自信——通过文物叙事、场景还原与互动研讨,实现“历史场景”向“思政课堂”的创造性转化。
构建“一城一馆一课”,协同育人体系
会上,徐州市“博物馆里的思政课”项目、主课程名单、首批现场教学点和协同育人导师团成员名单发布。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育基地入选首批现场教学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副书记(主持工作)李楠入选首批协同育人导师团成员。
此次活动通过故事化表达、场景化呈现,积极发挥博物馆教育功能,推动博物馆资源有机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和“大思政课”建设,打造可复制推广的馆校合作范本。
近年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以“开门办思政”为理念,通过“场馆里思政课”实践教学、“实景化、主题化、标准化、项目化”精品实践课程开发、活页式思政课实践教材出版、馆校混编实践教师团队组建等方式,实现学生走出校门、走进场馆全覆盖。
未来,学校将深化“一城一馆一课”建设,推动思政课从“校内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以文化资源激活思政教育生命力,为新时代“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交出徐州答卷。
当千年文物遇见时代新人,当历史血脉融入思政基因,这场“博物馆里的思政课”不仅是一次教学形式的革新,更彰显了“以文化人、以史育人”的深远立意。
地址:江苏省徐州市泉山区学苑路26号
|邮编:221116
|招生电话:0516-83888688/83889021
|版权所有: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